仪器名称 |
空间环境效应信息系统 |
仪器型号 |
研制 |
仪器编号 |
10-111100-01219 |
仪器来源 |
购置 |
生产厂商 |
DELL等 |
启用日期 |
2010-09-13 |
仪器类别 |
航天 |
仪器原值 |
70.96 万元 |
所在部门单位 |
天气-效应中心 |
仪器负责人 |
杨涛 |
联系电话 |
010-62586412-810 |
地址 |
怀柔园区4号楼D0519 |
邮编 |
101400 |
E-mali |
yangtao@nssc.ac.cn |
主要技术指标 |
处理器:最低Inter I7/2.3GHz;
内存:不低于150GB;
硬盘空间:最低10TB;
操作系统:MS Windows XP、Windows 7; |
包含主要附件 |
空间环境效应模拟-空间环境效应分析系统、空间环境效应模拟-航天器内部辐射屏蔽与剂量分析系统、空间环境效应模拟-宇航电子器件空间辐射效应数据库系统 |
仪器主要功能 |
空间环境效应分析系统(Space Environment Effects Analysis Package,SEEAP)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开发,全面系统地集成了目前国际权威的空间环境模型和空间环境效应模型,是航天产品设计师开展空间环境防护设计和故障诊断的有力工具。能够分析航天器在轨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如辐射带电子、辐射带质子、太阳质子、银河宇宙线质子和重离子,典型等离子体环境,高能电子和原子氧环境;能够开展各种辐射环境的屏蔽传输计算,如质子的一维屏蔽传输和三维屏蔽传输、重离子的一维屏蔽传输和三维屏蔽传输;能够系统评估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元器件和材料造成的影响,如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位移损伤效应、表面充电效应、深层充电效应、原子氧侵蚀效应等。
空间辐射环境诱发的元器件总剂量效应是制约航天产品长寿命在轨工作的重要因素。航天器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为准确评估航天器内部元器件的屏蔽厚度分布和辐射剂量必须开展三维仿真计算。与一维分析计算不同,三维分析可充分考虑航天器内部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屏蔽贡献,得到元器件在不同方向的屏蔽厚度和辐射剂量。本系统将有限元原理和ProE工程软件相结合,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航天器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典型几何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ProE的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准确、可靠、高效。与国外基于蒙特卡罗的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分析方法相比,本软件不再需要对异常复杂的航天器ProE工程图进行转化建模,具有更强的工程适用性。本软件能够基础航天器ProE模装图,较快速开展航天器内部辐射屏蔽与剂量分析计算,是开展辐射防护屏蔽优化设计的有力工具。
元器件在空间应用将遭遇苛刻的空间辐射环境,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和位移损伤效应是三种典型的空间环境效应。宇航用电子器件空间辐射效应数据库收录了国内外大量元器件辐射效应基础实验数据,可为元器件的选型、辐射防护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目前,本数据库可按照器件类型进行数据检索,如CPU、FPGA、SRAM、DRAM、FLASH、DSP、CCD等等;也可按照辐射效应进行数据检索,如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位移损伤效应。 |
仪器服务领域 |
|
计量认证资质 |
|
实验室认可 |
|
仪器现状 |
完好 |
收费标准 |
385 元/小时
|
仪器图片 |
|